臺灣引進多元文化教育20年,我們成就了什麼、還可以做什麼?多元文化教育要往哪裡去?抑或是多元文化教育在臺灣的興起,只是學術界一時的流行或是政治氛圍裡的一種補償,「賞味期」早已過了,不再新鮮、有趣、與重要?而政治補償的心理也已塵埃落定,無須再有深沈的反省?還是蛻變與轉化的努力仍在持續進行中,新多元文化教育正日漸紮根滋長中,可以為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教育與社會帶來希望與光明? 本書的寫作,主要從族群、語言的議題與範疇切入,探討多元文化教育在臺灣本土脈絡裡的實踐,特別是有關教師專業、課程與教學的轉化以及可能的轉化力量等。亦即,透過教師在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的增能以及專業實踐的轉化,可以進一步貼近社會正義的教育學並展現改革的力量。期待臺灣多元文化教育邁向另一個20年開始之際,教育學術與教育實踐都可以紮根在以正義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的本土脈絡裡,積極地朝向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境地大步邁進。並且,在大家辛勤努力耕耘的臺灣土地上,看見屬於臺灣靚靚的多元文化之花、盛大綻放。
作者簡介 黃純敏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哲學博士,主修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曾任國中英語教師、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與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研究專長與興趣包括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教育人類學、語言教育、以及質性研究。對於教育與文化及其在課程與教學上的對話、實踐與轉化,極為關注。曾獲十餘次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補助與獎勵,主譯《教育的文化基礎》(2006),也與其他學者合譯《民主、教育與多元文化主義》(2010),並著有《語言與多元文化論述:臺灣當代語言教育的實踐與經驗》(2005)一書。
自序 我的多元文化轉化之旅 v 前言 十年前──Carlos Alberto Torres ix 第一章 導論:多元文化教育的轉化力量 1 第一節 回眸凝視50/20年 1 第二節 四個主軸 7 第三節 旨趣、方法與章節架構 11 第二章 多族群班級教學的語言研究 17 第一節 課程改革與學校語言生態的變化 18 第二節 文化語言、工具語言與權力語言 21 第三節 研究的場域脈絡與方法 30 第四節 國中師生語言研究的發現 36 第五節 多族群班級語言研究的教育意義與期許 52 第三章 原住民族跨文化教師的認同發展與課程轉化 63 第一節 跨文化少數族群教師的濡化、涵化與認同 64 第二節 種族/族群認同發展的理論 70 第三節 原住民族教師族群認同發展的類型 75 第四節 原住民族教師的課程轉化 102 第五節 原住民族教師認同發展與課程轉化的期許 111 第四章 原住民教師文化回應取向的課程與教學 121 第一節 原住民教師與文化回應取向 122 第二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與教學的理論研究 126 第三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方案的建構與實施 134 第四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與教學的特色 150 第五節 課程建構與實施的現象、問題與可能轉化 159 第五章 原住民教師的專業實踐轉化 169 第一節 教學疆界裡的邊陲孤鳥與轉化型的知識分子 170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與專業實踐轉化的學理 174 第三節 原住民教師的專業成長:專業實踐轉化的內章 177 第四節 參與並貢獻專業社群:專業實踐轉化的外章 195 第五節 原住民教師專業實踐轉化的特色、意義與期許 202 第六章 以正義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 211 第一節 學科知識與公平正義 211 第二節 國中英語教科書的檢視 215 第三節 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建構與教學實施 218 第四節 學生學習成效的檢視 226 第五節 課程與教學的省思 244 第六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與教學的第三種類型 250 第七章 發現與展望:在臺灣土地種上靚靚的多元文化之花 255 第一節 嘗試與發現 256 第二節 展望—邁向新多元文化教育 265 後 記 在新多元文化教育的旅途上:我的表達性課程、我的詩 271 參考書目 283
购买中国简体书籍请注意: 1. 因装帧品质及货运条件未臻完善,中国简体书可能有出现磨痕、凹痕、折痕等问题,故简体书除封面破损、内页脱落、缺页等较严重的状态外,其余所有商品将正常出货。